中國青年的偉大覺醒——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之
五四運動到今天已經是一百周年了,今時今日,我們青年人對于時間的理解,可以百年計?;赝麣v史,我們可以更為堅定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青年在五四運動時代的覺醒和決絕,就已經證明了他們是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那個時候,他們悲壯激昂的講演宣言,他們一往無前的持久抗爭,在百年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跡??礆v史,會看到前途,我們的青年以現在的青春和熱血展現著他們的屬于他們的青春,來繼承著先輩們意志。
五一小長假以來,世園會的入園人數每天都在刷新,這給世園會的工作人員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這些工作人員中,最忙碌的要屬志愿者們了。早上6時30分,志愿者們已經在志愿者駐地集合,他們將前往世園會園區內外的各個志愿服務崗位,開始一天的工作。
在世園會的園區內,約600名志愿者分布在各場館、片區和門區的近100個志愿崗位點上。園區外,198名城市志愿者也走上志愿崗位,他們分布在園區周邊、城區主要路口、交通場站等56個點位。這些志愿者大多是80、90后的青年人,今天正值“五四青年節”,他們慶祝節日的“特殊”方式,就是在志愿服務崗位上為游客提供問詢服務、秩序引導、交通指引、語言翻譯等。
園區內 志愿者日行超3萬步
在世園會的園區內,志愿者閆興寶被分到了機動崗,哪個場館游客數量激增,他就會被派往相應的崗位支援。1號門正對著熱門場館中國館,游客量極大。閆興寶接到任務,在1號門附近的志愿崗亭上崗。“中國館在哪?”“衛生間怎么走?”“哪兒是餐飲區?”一上午,閆興寶就回答了兩三千次游客提出的問題,每一次他都面帶微笑,有問必答。
閆興寶是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城鄉規劃專業的大三學生。“學校的很多老師參與了世園會的設計工作,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講了世園會的設計過程,從那時起我就對世園會充滿了向往。”閆興寶說,3月初,他正式報名成為世園會志愿者的一員。為了讓服務更加細致周到,他不斷給自己“充電”,學習社交禮儀、安全應急知識,提高表達技能等。
上午9時,一位游客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走到志愿崗亭前,“小伙子,我推著老人不方便,你能幫我規劃一條最佳的游園路線嗎?”閆興寶展開手中的地圖,邊指邊答:“我建議您一路往東走,從中華園藝博覽區到世界園藝博覽區,再到國際館,一路上能看的景觀最多,而且都是開放式的場館,不用長時間排隊。”在閆興寶耐心細致地指引下,這位游客帶著老人高興地開啟了游園之旅。
花車巡游是世園會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表演時間一到,熱情的游客蜂擁而至。閆興寶從1號門附近的志愿崗亭趕往演藝中心,跟著花車一邊走一邊疏散花車兩側的人群,避免游客擋住巡游路線,或因擁擠發生危險。“游客們看到花車心情激動,喜歡湊上來近距離地跟花車拍照,我們的任務就是勸阻游客們與花車保持安全距離,維持現場秩序。”
花車從3號門一直開到中國館,志愿者們要跟著花車在烈日的暴曬下走1個多小時。一個上午,閆興寶都沒能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上一口水。“這幾天說話實在太多了,嗓子都有些啞了。”閆興寶笑著說。從4月29日世園會開園起,他已經連續工作了6天,每天步行3.5萬余步,腳上磨出了泡,臉也曬黑了。
園區外 城市志愿者解答上千次游客問詢
在園區外的迎賓環島志愿服務崗亭,延慶區的城市志愿者張肸倫在幫助初到延慶的游客查詢距離世園會最近的住宿點和餐飲點。
今年31歲的張肸倫是延慶本地人,也是“墨墨祝福志愿者協會”的一名有著兩年志愿者服務經歷的“老志愿者”。由于經驗豐富,加上熟悉當地情況,張肸倫被派到迎賓環島志愿服務崗亭這一重要點位。“這個環島是下了京藏高速或京禮高速后,進入延慶城區的必經之路,很多游客會來這里問路、充電、飲水,尋求幫助。”張肸倫說,自從世園會開園以來,來延慶的游客更多了,她的工作時間也比之前延長了不少,她每天早上8點上崗,晚上10點才能下班,每天要解答上千次游客的問詢。
“多次的志愿服務經歷讓我覺得與人的溝通非常重要,往往再耐心地多問一句話,就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對方的需求。”張肸倫記得,5月2日晚上9時許,一名20多歲的小伙子來到崗亭尋求幫助,張肸倫耐心詢問得知,這名小伙子是坐919路公交車來的延慶,打算第二天去世園會游玩,已經定好了酒店,但由于是初到延慶,不知道怎樣才能從延慶城區換乘公交車抵達酒店。張肸倫看了看表,“已經9點40分了,這個時間已經沒有公交車能到酒店了。這樣吧,您稍等我一會兒,我開車送您過去。”打掃完志愿崗亭的衛生后,張肸倫開車載上這名小伙子,把他平安送到了目的地,然后才結束一天的志愿服務工作返回家中。“世園會在我的家鄉延慶舉辦,作為東道主,我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延慶百姓的熱情好客。”張肸倫說。
五一小長假期間,來世園會的游客量劇增,志愿者的工作也更加辛苦,每位志愿者平均每天要接待2萬至3萬名游客,工作強度相當大。而他們的辛苦與付出,就是為了讓來世園會的游客能享受更好的游覽體驗。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褚英碩 上海雄牛小編轉載:北晚新視覺網